《长风渡》洛子商被范轩算计了,让柳玉茹假死,绝不是一步废棋!
昨天的剧情,可谓是一波三折。
顾九思刚入东都,就成了新帝范轩手里的一把刀。朝廷哪里有“腐肉”,他就狠狠地往哪里剜。
彻查前朝的账簿,就是一块烫手山芋。能不能查出来是预想之外的结果,能不能活下去才是关键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所以,顾九思先是被公主“惦记”上了,然后又被诬陷入狱,险些脱一层皮。
而这,不过才刚刚开始。
在顾九思成功脱罪后,洛子商又拿柳玉茹作饵,直接逼得顾九思犯下了擅闯禁宫的重罪。
被人诬陷,尚可脱罪。
但明目张胆,众目睽睽下的犯罪,又该如何应对?
范轩在这场与前朝贵族的权力较量里,可谓是进退两难。如果保顾九思,势必会落天下人口舌。
而那些本就蠢蠢欲动的前朝贵族,也有了攻击新朝的借口。
但如果不保顾九思,范轩不仅会失去一把趁手的好刀,也会让悠州派寒心。
更让这偌大的朝堂,范轩再无人可用。这就使得他这个皇帝,变相地被“架空”了。
该如何破这个局?
范轩选择了“牺牲”柳玉茹。
这看似不得已,甚至是有些离谱的一步棋,可仔细琢磨下来,发现所有的一切,都是范轩的算计。
01:让柳玉茹假死,是为破局,也为出局,更是让顾九思“轻身上阵”
范轩虽然已经入主东都,但他的皇位,并不安稳,甚至可以说是岌岌可危。
内有前朝势力在朝廷里盘根错节,影响新朝决策不说,这些人更是妄想利用手里的权力搅动风云。
而外却有盘踞在南边称帝的前益州节度使刘行知,对刚刚新立的大夏朝虎视眈眈。
看懂了这个局势,就不难明白,范轩在明知洛子商心术不正,向大夏投诚另有所图的情况下。
为什么还要接受他,让他成为太子太傅。
因为如果手握徉州的洛子商,向南边的刘行知倒戈,这对范轩,对大夏朝而言,都是一记重击。
也会让好不容易才得以休养生息的民众,又陷入战火,这是范轩不愿看到的。
除了这些困局,范轩还面临民生忧患。黄河水常年泛滥,让沿岸百姓过着苦不堪言的生活。
而流民聚集之地,不加以治理,必然会生乱。这也是为什么,即便查前朝账簿困难重重,范轩还是要查。
治理黄河水,缺钱。
而钱,都在那些前朝旧贵族手里。
如果能查清账簿,不仅能充盈现在的国库,也能极大地削弱前朝势力,这是范轩实在必然的算计。
捋清了这些错综复杂的势力关系,还有问题后,再来看范轩与前朝势力围绕着顾九思展开的这场较量。
真的能像原著里那样,对擅闯内宫的顾九思,只是口头批评,便翻篇了吗?
绝不能!
范轩这边出血,是必然的。
所以,柳玉茹假死,就成了最好的选择。
这样不仅保全了顾九思,破了这个僵局,更关键的是,让顾九思没了软肋。
而没了软肋的顾九思,在范轩的手里,只会变得更加锋利,遇神杀神,遇佛杀佛。
同时,柳玉茹的假死,也给了范轩调离顾九思的借口。留顾九思在东都,他就会变成前朝势力的活靶子。
让顾九思在东都的较量里出局,不仅是保全他,更是让他能有机会在地方积攒政绩与民望。
从一开始,范轩就没有想过让顾九思彻查账簿。他真正的目的,是想让他修缮黄河。
(这个原因,后面讲)
顾九思一旦到了地方上,柳玉茹会赚钱的本事,就会让她由顾九思的软肋,转变成一大“隐助力”。
而这,是洛子商不会想到的。
02:顺理成章的“用”江河,才是范轩让顾九思查账的真正意图
彻查账簿是个棘手的事情,范轩为什么会让顾九思去做?
他是有才能不假,但不论是背景,还是阅历,又或是混迹官场的圆滑,顾九思都不是那个最合适的人选。
更何况,自视甚高的前朝贵族,又怎会向顾九思这个商贾出身的官场“暴发户”服软?
直到看见江河,我才真正明白了范轩的意图。不是他让顾九思来查的,分明是江河的主意。
顾九思开始着手查账簿,金部郎中陈前忠就过来示好,更给了顾九思可以破局的三个人。
这不可能是巧合。
身处诏狱却还能享受特殊待遇,接收情报的江河,是最值得怀疑的。
而在顾九思被诬陷入狱后,江河的那句“比我想象的还要早些”。
这就都说明了一个问题,朝堂的那些风云,都在江河的棋盘上。他看似在旁观,实际也是搅动风云的执棋人。
他为什么推顾九思出来?
一是算准了顾九思的赤子诚心,肯定会义无反顾地严查,彻查。只有狠狠地撬动了前朝旧贵族的利益,才会让他们激烈反扑。
二就是顾九思年轻,能力出色。但在朝堂却没有根基,更没有背景,是名副其实的纯臣。
只有这样的人,才最适合成为范轩手里的刀,朝堂上的活靶子。也只有这样的人,才会让前朝旧贵族认为好拿捏。
在前朝旧贵族使出浑身解数对付顾九思,逼得皇帝对柳玉茹痛下杀手,事后又调顾九思离开户部。
他们自以为在这场较量中赢得胜利时,范轩再把狱中的“前朝户部侍郎”江河推出来担任户部尚书,太后等人只会以为,这是范轩的服软。
纵使江河不完全是太后的人,但就冲前朝这个身份,加上在顾九思一事,让范轩吃了闷亏,以太后为首的前朝旧贵族只会欣然接受。
但他们不知道的是,江河早已是范轩的人。
梁王会谋反,范轩能入东都勤王登上帝位,都是江河的手笔。
捋清了这一层,我们再来看范轩,他是要查账簿吗?分明是想推江河坐上户部尚书这个位置。
掌握了户部,就掌握了国库。
范轩的皇位,就会更稳,离清除前朝势力就更近了一步,真是好算计。
03:范轩入东都不久,就开始为架空范玉布局
范轩很会筹谋,算计太后,也只是冰山一角。他最大的算计,是对范玉。
为什么这么说呢?
我们来好好掰扯。
前面我们就说过,范轩不是真的想让顾九思彻查账簿,他真正的目的,是让顾九思修缮黄河。
修缮黄河,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彻查账簿,如果失败了,最多就是一死。但黄河修缮失利,则是遗臭万年。
虽然风险系数高,可总得有人去做。
但让谁去,朝堂上范轩能够选择的,又可以相信的,并不多。这个人要有能力,也要有魄力,更要心系百姓。
守护望都一战,顾九思表现出来的担当,让他成了范轩最好,也是唯一的选择。
让顾九思去修缮黄河,除了最合适外,范轩也有自己的考量。就是对顾九思,他想重用。
如果有了修缮黄河这一功劳,在民间他就会水涨船高。那提拔顾九思,不仅变得合情合理,也让他的仕途走得更稳和更长。
那提拔顾九思,与算计范玉有什么关联?
这就要跳出这些时局,审视范轩的这些决策。
刚入主东都,他就开始查账簿,先是“收复”徉州,然后又是往户部安插江河,紧接着还让顾九思修黄河。
在修缮黄河的同时,也在筹备南征讨伐刘行知。这些布局,一个接一个,让范轩忙得呕心沥血。
就连太后都忍不住劝范轩,要注意身体。
那么问题来了,范轩为什么要这么急?对,就是急。
这完全是因为范轩入主东都后,身体日渐溃败,自知时日无多的他,在为范玉登基扫清障碍。
如果只是替范玉扫清障碍,就谈不上算计了。
范轩一边在着手解决大夏内忧外患的问题,一边又在大力扶持像顾九思这样的新秀能臣。
为的,就是以后架空范玉。
让这个国家,在没有皇帝的前提下,都能正常运转。
知子莫若父,范玉什么样的才干,什么样的本性,作为父亲,范轩看得一清二楚。但面对自己这个唯一的儿子,他没办法废除,更不忍心废除。
可让范玉这样的人登上皇位,就无异于让国家行驶在暴风雨里。
所以架空范玉,用能臣组成的内阁约束范玉,甚至准备第二道遗旨废除范玉,就是范轩的算计了。
这也是为什么,入主东都后,范轩就一直将范玉隔绝在政事之外了。
范轩这样的筹谋,就算是洛子商,恐怕也是比不上的。可惜啊,就是命不长。